慈善公益報(本報記者 王學軍)97歲的蔣孔悌老先生和90歲的趙琴女士,是一對結婚50多年的伉儷。自2008年以來,老兩口省吃儉用,用每月不多的退休工資資助困難家庭的學生讀書。他們說:“我們兩個都是老黨員,年齡大了干不了大事情,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。我們那一代想讀書但沒有條件,現在生活條件好了,有了積蓄,就想著多資助幾個孩子讀書。比起原來受到的苦,現在這點節省真算不了什么。”
蔣孔悌老先生和趙琴女士合影
這兩位老人如赤子般奉獻全部真誠,給貧困學子帶來希望的同時,也在實現自己扶危濟困的慈善情懷,將一種無價的精神財富,帶給更多愿意投身慈善事業的人士。兩位老人多年的愛心行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贊賞,先后被評為“感動寶山人物”“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”“第三屆寶山區慈善之星”,入選了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年,蔣孔悌、趙琴夫婦看到上!督夥湃請蟆返禽d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“手拉手結對助學”項目的消息后,老夫妻商量后第一時間來到基金會,結對資助了10名大學生,其中9名是《解放日報》登載的汶川學生,另外1名是來自江西省的孤兒學生。
趙琴小時候當過童工,長大后進入工廠工作;蔣孔悌早年參加浙南游擊隊,后游擊隊改編加入部隊,1959年6月還曾去西藏參加平叛。1963年6月轉業后分配到上海川沙縣,參加地方經濟建設。夫婦倆非常感謝黨和國家讓他們過上的好日子,自2008年第一次資助學生至今,每年都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贈助學,截至2021年3月,兩人已結對資助了130名就讀于上海各大高校的貧困大學生,資助金額超過百萬元。這也是蔣老先生在有生之年結對學生達到一個“連”(130人)的心愿。在資助過程中,有時同時資助的學生太多,資金上兜轉不開時,他們還向兒女借款,確保助學款能及時發放到學生手中。對于老人的善舉,兒女們也都理解,并給予了大力支持。
對于資助的學生,他們不僅從經濟上進行幫助,還從生活上給予關心。剛開始助學時,他們還常常邀請受助學生來家里吃飯,緩解這些孩子們的思鄉之情。2017年,92歲的蔣老先生和85歲的趙老太太乘坐地鐵,花了近兩個小時去上海海洋大學看望受助學生,并購買37件羊毛衫送到孩子們手中。在交流中,不忘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。目前,早年資助現已畢業的學生們仍對二老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,并表示會銘記教誨,在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,努力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