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津市科技局啟動系列操作指引發布,指導各單位細化內部操作流程,就是為了讓科研單位‘有章可循’,讓科研人員‘按圖索驥’,實現‘
關鍵核心技術是元宇宙最大的“命門”,要始終堅持科技自立自強,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在虛擬現實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元宇宙相
英國《自然》雜志網站3月16日刊文指出,2020年12月,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了近2公斤月球樣品,這些月球巖石引爆了中國科學家的研究熱潮,他們正對其開展研究,以揭
就像我們能夠通過某地出現彩虹,判斷這個地方剛下過雨一樣,天文學家可以通過快速射電暴周邊環境的復雜程度,確定其所處的演化階段! “基于中國天眼(FAST)等
北京時間2022年3月17日15時09分,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,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2星發射升空,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,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。該衛星
近日,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廳、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和南沙區管委會的指導下,廣州南沙科技成果轉化聯盟成立,助力大灣區科技創新! 〗陙,南沙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
發改委、工信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文件,同意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成渝、內蒙古、貴州、甘肅、寧夏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,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
不合群?調整“社交大腦網絡”節點就行 科技日報北京3月16日電 (記者張夢然)據15日在線發表在《神經元》上的一項研究,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同時監
科技創新世界潮 不可否認的是,人工智能在2021年取得了巨大的進步。有專家指出,2022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進步不一定來自技術本身,而更多來自技術的利用和運作方式
在更多鹽堿地種上水稻并實現高產高效是袁隆平院士的夢想之一。3月16日,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三亞掛牌,將推動提升我國糧食科技創新和鹽堿地生態修復能力,為我